卡尔·马克思:一个充满疑问的男孩

大家好,我是卡尔·马克思. 我想和你们分享我的故事,一个关于提问、思考和希望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故事. 我1818年出生在德国一个叫做特里尔的可爱小镇. 我的童年充满了爱和书本. 我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他教会了我热爱知识. 我们的家里到处都是书,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躲在书房里,一本接一本地阅读. 我不是一个满足于简单答案的孩子. 我总是追问“为什么?”.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但最让我困惑的问题是关于人的. 我环顾我的小镇,看到有些人住在漂亮的房子里,衣食无忧,而另一些人却在街上辛苦劳作, едва糊口. 我不停地问自己和父亲:“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拥有那么多,而另一些人却那么少?”这些问题像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并伴随了我一生.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去上大学. 我学习了法律和哲学,但我真正想了解的是真实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为了寻找答案,我搬到了像巴黎和布鲁塞尔这样的大城市. 在那里,我看到了巨大的工厂,高耸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冒着黑烟. 我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甚至孩子,每天在这些工厂里长时间辛苦地工作,但他们拿到的工资却少得可怜,仅仅够勉强生活. 看到这一切,我童年的疑问变得更加强烈和清晰. 就在这时,也就是1844年,我遇到了一个将成为我一生挚友的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恩格斯的父亲也拥有一家工厂,所以他非常了解工人们的处境.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好几个小时. 我们发现彼此都有同样的想法和感受:我们都认为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是错误的,必须做出改变. 我们一见如故,立刻决定要一起努力,把我们的思想写下来,告诉全世界的人们.

我和我的妻子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组建了家庭,我们有了几个可爱的孩子. 但是,坚持我们的信仰并不容易. 因为我的思想在当时看来非常激进和大胆,很多有权势的人不喜欢我所说的话. 这让我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我们经常面临经济上的困难,生活十分拮据. 1849年,为了寻找一个能让我更自由地写作和研究的地方,我们全家搬到了英国伦敦. 在伦敦,我度过了我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 我每天都会去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从早到晚地坐在那里阅读和写作.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和恩格斯一起写出了我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共产党宣言》. 后来,我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写出了一本厚厚的书,叫做《资本论》. 对我来说,这些书不仅仅是文字,它们是我试图理解我所看到的世界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为所有人描绘一个更公平、更美好世界的蓝图.

我的生命在1883年走到了尽头. 在我活着的时候,我并没有亲眼看到世界变成我所梦想的那个公平的乐园.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失望,觉得自己的努力像是投入大海的石子. 但是,回过头来看,我明白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去世后,我的书籍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传遍了世界各地. 我的思想点燃了许多人心中的火焰,激励着他们为工人的权利而斗争,鼓励他们去质疑不公平的现象. 我一生的旅程始于一个孩子简单的问题:“为什么?”.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告诉你,永远不要害怕提问,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对每一个人都更好一点. 你的问题,也许就是改变未来的开始.

阅读理解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Answer: 因为他的思想在当时被认为很大胆和激进,很多有权势的人不喜欢,这导致他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他的家庭经常面临经济困难.

Answer: “一见如故”的意思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感觉像是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彼此非常投缘,有很多共同的想法.

Answer: 激励他的是他从小就有的疑问,以及长大后亲眼看到的工人们不公平的待遇. 他希望通过写作来分析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创造一个更公平的世界.

Answer: 他们在1844年相遇.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改变当时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让工人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Answer: 他可能会感到非常难过、气愤和不公平. 他同情工人们的遭遇,并决心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