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里的阳光之梦

你们好。我的名字是托马斯·爱迪生。在我开始讲述我的故事之前,请你们想象一个没有电灯的世界。当太阳下山后,城市陷入一片昏暗,街道上只有摇曳的煤气灯投下诡异的影子,而家里则点着冒着黑烟、气味难闻的蜡烛或油灯。光亮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并不安全。我从小就觉得这不对劲。我心里有一个大大的梦想,一个听起来有点疯狂的想法。我想要捕捉阳光,把它装进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这样每个家庭,无论贫富,都能在夜晚拥有安全、明亮、温暖的光芒。这个想法就是发明一种持久耐用的电灯泡,这便是我,托马斯·爱迪生的故事的开端,一个关于将黑夜变为白昼的梦想。

我的实验室坐落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帕克,那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地方,也是我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战场。发明电灯最大的难题,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来做“灯丝”。你们知道灯丝是什么吗。它就是灯泡里那根通电后会发光的细线。关键在于,这根细线必须能在发光的同时不被烧断,而且要能持续很长时间。这可比听起来难多了。我和我的团队像寻宝一样,测试了成千上万种材料。我们试过铂金这样的贵金属,也试过竹子纤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可以试试我朋友的胡子。每一次实验,我们都充满期待地接通电流,然后“噗”的一声,灯丝瞬间烧断,实验室又陷入黑暗。很多人会把这叫做“失败”,但我从不这么认为。我常对我的团队说:“我们没有失败。我们只是又发现了一种行不通的方法。”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离正确答案更近一步。终于,在1879年的一个秋夜,我们尝试了一根普通的棉线,把它在炉子里烤成了碳丝。当我们将这根不起眼的黑色细丝装进玻璃泡,抽走空气,接通电源时,奇迹发生了。它亮了,发出柔和而温暖的橙色光芒,而且一直亮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整整亮了超过十三个小时。那一刻,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了那把点亮世界的钥匙。

找到了能发光的灯丝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要让全世界都看到这瓶中的“阳光”。1879年的新年前夜,我邀请了所有人来到门罗帕克。当夜幕降临时,我扳下了一个开关。瞬间,数百个灯泡同时亮起,将整个小镇的街道和建筑照得如同白昼。人们惊呆了,他们欢呼着,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看到了魔法。那一夜,门罗帕克成了世界上最亮的地方。当然,我的工作还不止于此。光有一个灯泡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发电站来产生电力,需要复杂的电线网络把电送到每家每户。所以,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挑战,建造了整个供电系统。我发明的这个小小的发光体,彻底改变了世界。它延长了人们的白天,让孩子们可以在晚上安全地读书写字,让工人们可以在更明亮的环境里工作,让城市在夜晚也充满活力。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像这小小的灯泡一样,迸发出照亮整个世界的光芒。

阅读理解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Answer: 这是一种比喻,意思是创造一种像阳光一样明亮、温暖、并且能被带进每个家庭的安全电灯。

Answer: 他可能感到有些沮丧,但他更有决心。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梦想,并且他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离成功更近一步的学习机会。

Answer: 他们最终使用了一根碳化的棉线作为灯丝,它持续发光了超过十三个小时。

Answer: 因为除了灯泡,爱迪生和他的团队还必须建立一整套能将电力输送到城市里千家万户的系统,包括发电站和电线。

Answer: 他最大的梦想是创造一种安全、明亮、又便宜的灯,让每个家庭都能用上,就像把阳光装进瓶子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