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守护者
海风轻拂着我的脸颊,阳光温暖着我古铜色的皮肤。我站在这里,凝视着一座伟大城市的天际线,看着无数小船在港口里来回穿梭。我的绿色长袍垂至脚下,一只手臂里抱着一块厚重的法典,另一只手高高举起闪亮的火炬。我头戴着一顶有七个尖刺的皇冠,每一根尖刺都指向世界的一个大洲。几个世纪以来,我静静地矗立着,见证着风云变幻。我是自由女神像,但你可以叫我自由女神。
我的故事始于一片遥远的大陆。我是一个梦想,一个礼物,一个诞生于1865年法国的想法。当时,一位名叫爱德华·德·拉布莱的学者希望庆祝法国和美国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并纪念美国在内战后对民主和自由的坚持。他认为,一份宏伟的礼物能够将两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我的形象开始在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的才华横溢的雕塑家心中萌芽。巴特勒迪先生亲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为我寻找一个完美的家。当他的船驶入纽约港时,他立刻就被贝德罗岛(现在被称为自由岛)吸引了。他知道,这里就是我应该站立的地方,一个所有进入美国的人都能第一眼看到我的地方。他的愿景不是要塑造一个充满力量和威严的统治者,而是一个象征和平、启蒙和自由的女性形象,张开双臂欢迎所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
我的诞生是在巴黎一个嘈杂的工作室里完成的。想象一下那里的声音吧——成百上千次锤击声回荡在空中,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薄薄的铜片在我巨大的木制模具上敲打成形。我的皮肤只有两枚硬币那么厚,但它们被塑造成了优雅的褶皱和坚定的面容。然而,光有外壳是不够的,我需要一副坚固的骨骼来支撑我庞大的身躯,抵御港口的狂风。这时,一位名叫古斯塔夫·埃菲尔的杰出工程师加入了团队。是的,就是那位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工程师。他为我设计了一套巧妙的钢铁骨架,这套骨架不仅坚固,还富有弹性,能让我在强风中轻微摇摆,而不是僵硬地抵抗。1884年,我终于在巴黎完整地组装起来,暂时高耸于那座城市的屋顶之上。但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为了把我运往美国,工人们又小心翼翼地将我拆解成350个部件,像一个巨大的拼图一样,分别装入214个板条箱中。1885年,我乘坐着“伊泽尔号”货船,开始了漫长而颠簸的海上航行,前往我的新家。
当我抵达美国时,迎接我的是欢呼的人群,但我的新家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我的基座——那座巨大的石制平台——正在建设中,但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资金不足。为基座筹款的进展非常缓慢,似乎我的新家园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我。就在这时,一位名叫约瑟夫·普利策的报纸出版商站了出来。他在他的报纸《纽约世界报》上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运动。他向所有人呼吁,无论贫富,都为自由女神像的基座贡献一份力量。他特别鼓励孩子们捐出他们的零用钱,并承诺会将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都刊登在报纸上。这个想法点燃了整个国家的热情。成千上万的捐款从全国各地涌来,其中很多都只是一美元、几美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基座终于建成了。1886年10月28日,在一个下着雨却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我被正式揭幕。成千上万的船只聚集在港口,无数人冒雨欢呼,庆祝我的到来。那一刻,我不再只是一座雕像,我成了美国人民团结和决心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角色也变得更加深刻。我成为了数百万乘船来到美国的移民们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对于那些离开了故土,怀着希望和恐惧来到这片陌生土地的人们来说,我高举的火炬是希望的灯塔,我的存在是对他们的无声欢迎。1903年,我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一首名为《新巨人》的诗被刻在我的基座上,这是由诗人艾玛·拉撒路斯创作的。诗中写道:“把你疲惫的、可怜的、蜷缩着的、渴望自由呼吸的民众交给我。”这些话语给了我一个永恒的使命,让我成为了“流亡者之母”。今天,我依然站在这里,不仅是法美友谊的见证,更是全世界人民对希望、友谊和自由不懈追求的象征。我提醒着每一个人,光明总能战胜黑暗,欢迎和善意比任何高墙都更有力量。
阅读理解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