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会说话的电线
你们好,我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从我还是个小男孩起,我就对声音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你知道吗,我的母亲听不到声音,她是聋人. 这让我从小就梦想着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声音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在我生活的那个时代,世界安静得多. 人们要想和远方的朋友说话,只能写信,然后等待好几天甚至好几周. 或者,他们会使用一种叫做电报的机器,把信息变成“嘀嘀嗒嗒”的点和划线,再由电报员翻译出来. 但我总觉得,这不够好.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让一个人的声音,一个真实的、充满感情的声音,直接穿过一根金属线,就像在风中悄悄话一样,清晰地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 这就是我的故事,关于我是如何发明电话的故事.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和我聪明的助手托马斯·华生先生一起,在我们位于波士顿的作坊里日夜工作. 我们当时正在研究一个叫做“谐波电报”的复杂装置,我们希望它能在一根电线上同时发送许多条信息. 那段时间充满了挑战,我们常常感到沮셔. 记得在1875年一个闷热的六月天,我们又一次遇到了麻烦. 机器里的一个金属簧片卡住了,怎么也不动. 华生先生有些不耐烦地用手指拨弄了一下那个卡住的簧片. 就在那一瞬间,奇迹发生了. 我在另一个房间里,耳朵紧贴着接收器,突然听到了一阵清晰的“嗡嗡”声. 它不是电报的嘀嗒声,而是那个簧片振动的声音. 我的心怦怦直跳. 你能想象那一刻我有多激动吗. 那一声“嗡嗡”声就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的大脑. 我意识到,如果一个简单的振动声可以传过来,那么更复杂的人类声音,不也可以吗. 那就是我们的“尤里卡”时刻,一个改变世界的发现时刻.
那声意外的“嗡嗡”声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像着了魔一样工作,废寝忘食. 我们需要制造一个能将声音的振动转换成电流,又能将电流再转换回声音的机器. 这听起来像魔法,对吧. 我们尝试了各种设计,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我们从未放弃. 终于,历史性的那一天到来了:1876年3月10日. 那天下午,我正在一个房间里调试发射器,而华生先生在另一个房间里等待着. 我在处理电池时,一不小心,把一些腐蚀性很强的电池酸溅到了我的裤子上. 我疼得大叫起来,本能地对着我们的话筒喊道:“华生先生,快过来,我想见你.”. 我当时并没有指望他能听到. 但几秒钟后,我听到了走廊里传来的急促脚步声. 华生先生冲进房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表情,他大喊着:“我听到了. 我听到了你的每一个字.”. 我们成功了. 人类的声音第一次通过一根电线,清晰地旅行了.
我们的成功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相信. 在那年的百年博览会上,我们展示了我的新发明——电话. 人们排着长队,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怪的机器. 当他们拿起听筒,真的听到了从另一个房间传来的声音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无比惊奇的表情. 想象一下,一个从未见过飞机的人第一次看到飞机起飞时的感觉. 那就是他们当时的感觉. 从那天起,电话开始将世界连接起来. 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甚至是海洋两岸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通过这根会说话的电线即时交谈. 我那个源于对我母亲的爱的简单梦想,最终变成了一个连接全人类的工具.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勇气和坚持,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也能变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阅读理解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